每日 14:00~23:00 開放來電免費諮詢狗狗的各式行為問題。來電前,請先點擊上方「免費諮詢」頁面閱讀注意事項。

老師您好!
有一些關於幼犬啃咬人的問題想請教您(字數有點多,不好意思麻煩您了)。
寵物旅館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幼犬,在人走動時咬玩拖鞋或咬腳,甚至是人坐著不動時也會有此行為。
之前學習正向訓練理論,大部分都是主張:
- 不給予理會,幼犬自然會覺得不好玩而放棄。
- 逕行離開,讓狗知道這麼做會失去人的關注。
- 若人制止,幼犬反而會覺得得到關注而繼續此行為。
然而遇到不少接受正向訓練的幼犬,即使依照上述方式應對,但咬玩行為仍然持續,甚至變本加厲,例如變成跳咬手、背,或咬的力道加強到人會痛到不得不反應,著實困擾。
我目前的理解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等於「放任式」,只鼓勵對的行為而縱容錯的行為,狗最後會變得不分對錯,也會因為人的態度太軟、對狗太好,而讓狗把人吃得死死的,為所欲為。
應該要「有教養」才對。狗應該要從小接受服從訓練,人要建立起權威,讓狗習慣聽從於人,不讓狗肆無忌憚地越界做出挑戰人或對人不禮貌的行為。即便有不期望的行為發生時,因為平常就有規矩,一個比較嚴肅的態度、語氣、動作或眼神就可以讓狗知道這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是否可以理解為:
- 一隻幼犬如果有接受服從訓練,就不應該也不會出現啃咬人腳的行為?
- 一隻幼犬如果出現啃咬人腳的行為,人可以用嚴肅但淡然的態度拒絕(例:腳重踏地,發出可震懾狗的聲音中斷、人發出嚴肅聲音制止)避免行為持續發展?
- 一隻幼犬如果在啃咬人腳時,我們以嚴肅的態度拒絕,但仍會習慣用此方式來尋求人的關注或要求互動,是否代表需要找訓練師上課,重新建立人對狗的權威及狗對人的服從?
請問以上的理解正確嗎?有哪邊觀念需要調整的呢?謝謝老師!
我的回應:
其實你對教育的本質理解得很好。一味地進行正向教育、未考量每隻狗性格的不同,那麼將容易在無形之中將狗給寵壞了,屆時將導致發展出更多與領導、位階、秩序的相關行為問題。
首先我們要去理解,幼犬的追逐啃咬人的腳有二種原因:一是生理性的行為,二是習慣性的行為。
通常幼犬在乳牙更換成恆久牙的階段,由於生理需求,會去啃咬較為堅硬的物品,用以幫助幼犬正常換牙。
但是當幼犬換完牙之後,因為幼犬在這樣的啃咬過程中理解為是遊戲、是開心的連結,此時即便沒有換牙的生理需求,幼犬依然喜歡這樣的過程,此為習慣性的行為。
幼犬要有規矩,其實就是在建立給幼犬是非對錯的觀念。
當幼犬在追逐啃咬人的腳時,人採取「忽略此行為」、「態度從容轉身離開」這些屬於消極的拒絕方式,即為負處罰,目的在讓幼犬知道你並不喜歡他用這樣的方式來跟你互動。
若採取「出聲制止」來拒絕,即腳重踏地,或是用低沉重音說「不行」,這些屬於積極的拒絕方式,即為正處罰,其目的與上述消極的拒絕方式相同。
但是,我們不需要過度去糾結這些方式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其實我們可以將二者合併使用,即「正處罰 + 負處罰」。
先出聲制止拒絕狗對你的追逐啃咬(正處罰),然後再態度從容地轉身離開(負處罰)。
接著,我們應該要開始去增強我們希望狗能夠學習的東西,即咬勁和情緒的控制。
當幼犬一次次地被拒絕之後,在幼犬冷靜時,我們可以主動邀請幼犬過來玩。因幼犬不喜歡被拒絕的感受,幼犬就會開始學習用較輕的力道、較溫和的方式來跟你玩,因為這樣子牠才能玩的比較久,此為負增強。
當幼犬持續地用你所能夠接受的咬勁力道和溫和的情緒一直跟你玩時,你可以適時地給予零食作為獎勵,即為正增強。
我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並沒有 100% 的正向訓練。那些正處罰和負處罰充斥在所有的生活裡、訓練課程裡,只不過你並不知道而已。
以上述為例,我在進行的教學順序為:
- 出聲制止(正處罰)
- 轉身離開(負處罰)
- 主動邀玩(負增強)
- 給予零食獎勵(正增強)
若在主動邀玩的階段,幼犬再次情緒過度亢奮而用力過度將你給咬痛了,那麼再次出聲制止(正處罰),然後在幼犬冷靜的時候再主動邀玩(負增強)……
一個完整的訓練,應該是正負增強與正負處罰都會存在的。只要是偏執使用其中一個理論,那就是屬於不完整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