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14:00~23:00 開放來電免費諮詢狗狗的各式行為問題。來電前,請先點擊上方「免費諮詢」頁面閱讀注意事項。

為什麼幼犬訓練不能等?解析台灣常見犬種的潛在行為風險

這幾年以來,我一直在呼籲幼犬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特殊犬種的幼犬,更應該要把握好幼犬訓練的黃金期,才能避免將來成犬長大之後出現攻擊性。

又因各犬種之間性格的差異性,幼犬訓練也可以避免將來長大成犬之後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行為問題。

以下提供在台灣常見的犬種,給大家一些科普知識:

雪納瑞、約克夏、比熊犬、博美犬、貴賓犬、狐狸犬、瑪爾濟斯、臘腸犬、蝴蝶犬、巴哥犬、吉娃娃:成犬容易出現地域性吠叫、支配性吠叫,一有風吹草動的聲音傳進家中,狗就會連續大聲吠叫不停;外出散步也是一樣,容易對著其他的狗、陌生的路人吠叫。

黃金獵犬、哈士奇、薩摩耶:成犬容易出現拉著人爆衝、隨地撿食、追逐小動物、性格過度興奮靜不下來;尤其是哈士奇,無法獨處、狼嚎一整天,很容易影響到週圍的鄰居,社區管理員、里長、警察會經常上門來規勸。

柴犬、柯基犬、鬆獅犬、狼犬、比特犬、洛威拿:成犬容易出現攻擊性、咬人又咬狗,沒辦法洗澡美容,甚至於連生病受傷時都沒辦法順利地看醫生。

柯基犬、邊境牧羊犬、喜樂蒂牧羊犬:成犬容易出現對快速移動的人、車輛過度的敏感,會自殺式衝上去追車輛,一不小心狗就會被撞傷或是撞死,或是導致其他用路人跌倒摔車受傷,光是打官司就有得你受了分。

另外,該牧牛羊犬種群的狗,在追逐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轉向攻擊行為,也許是咬牽繩、咬運輸籠、咬汽車的內裝,但也常見會轉身攻擊咬自己身邊的畜主。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