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14:00~23:00 開放來電免費諮詢狗狗的各式行為問題。來電前,請先點擊上方「免費諮詢」頁面閱讀注意事項。
為什麼你教得會狗狗坐下,卻教不會定點大小便?行為訓練不等於動作訓練

行為矯正中有一個項目叫作「行為訓練」。
那什麼叫作行為訓練?行為訓練與一般的訓練有什麼不同?
相信很多人都會教自己的狗狗坐下、趴下和握手。這是屬於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動作訓練。但是,也有很多人沒有辦法教會自己的狗定點便溺。
狗狗並不會聽到你下達命令「去大便」「去尿尿」而馬上做出大便和尿尿的動作,因為便溺訓練不屬於動作訓練,它是屬於行為訓練的範疇。是讓狗養成在屋內的某個地點便溺,或是認便盆的位置來便溺。這是在行為訓練裡,去進行習慣與認知的訓練。
又例如,狗狗經常被自己的畜主暴力對待、打得亂七八糟的,導致狗經常處在緊繃的情緒中。某天畜主只是伸出手來想要摸摸狗而已,但狗對「畜主伸出手」這個動作,已經形成強烈的惡性連結。
此時的狗,要嘛會垂耳、眯眼、搖尾,甚至於漏尿來對畜主示好;若性格硬一點的狗,就會直接攻擊咬畜主,不願意畜主碰觸到牠的身體。
此時要矯正狗攻擊咬畜主的行為時,我建議讓狗直接抽離環境、離開畜主,這就是「離開壓力來源」。
當狗狗住進犬舍時,牠會出現不適應新環境的情緒。可能是坐立難安、好幾天都不吃飯,也可能是異常的安靜,在觀察這個新環境。
接著,我們會安排畜主固定時間帶上好吃的食物過來探視狗。當狗看到畜主出現時,會感到開心;接著,我們會請畜主在狗的面前直接離開狗。
當狗看到畜主離開時,會焦慮地吠叫、想要跟上去。而我要的就是狗狗的這份情緒。
當這樣的狀態一次次地反覆進行時——畜主來(開心)、畜主離開(失落)、畜主又來(再開心一次)、畜主又離開(再次失落一次)……這會讓狗狗感受到落差很大的情緒反應。
接著,狗狗就會出現對畜主每一次到來的期待感,而且這期待感會愈來愈強烈。
這就是重新建立狗與畜主之間的感情關係的一個步驟。而這整個過程,就是屬於行為訓練中的「認知訓練」——改變了狗對畜主出現時的壓力認知,進而讓狗愈來愈喜歡畜主的出現。
當狗與人的感情重新建立好之後,接著後面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訓練項目,按照我所編排的課程循序漸進地操作,最終就能夠矯正好狗對畜主的攻擊行為。
行為訓練與心理學和行為學有關聯,大多數的訓練師並不懂這些理論。
行為矯正並不是只有教狗服從人(傳統訓練),也不是一味地獎勵狗、餵狗吃零食去討好狗(正向訓練),更不是光靠藥物治療就能夠讓狗不再咬人(行為獸醫師)。
即便我將此文章公開出來,但這裡面仍有許多的眉角只有我自己懂。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可以矯正好一隻又一隻,被訓練師教失敗的咬人狗的原因。